國寶級變臉大師彭登懷談變臉

按:2000年,明星劉德華拜彭登懷為師學習變臉,轟動一時。本文是彭登懷大師接受記者訪談的一些記錄。

在川劇藝術的瑰寶中,變臉無疑是最具神秘色彩和視覺衝擊力的表演形式之一。作為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變臉大師彭登懷對這門藝術有著獨到的見解和嚴格的要求。

“川劇變臉是大武生,不是丑角”,彭登懷指出,雖然變臉的臉譜設計往往呈現出猙獰的面貌,但演員的表演本身必須追求藝術的美感。這種對美的堅持,正是彭派變臉與市井表演最本質的區別。

彭登懷創辦的工作室以學院派的嚴謹態度教授變臉藝術。課程設置系統全面,包括戲曲基本功訓練、身段身韻訓練,以及抹臉、吹臉、扯臉、回臉等專業技巧訓練,最後才是完整的變臉表演訓練。他提出的”四統一”原則——音樂統一、服裝統一、身段統一和表演套路統一,成為彭派變臉的藝術標杆。

“在舞台上一個方位都不可以多走”,彭登懷對表演細節的要求近乎苛刻。他批評一些商業場所的變臉表演”台步走得毫無章法,看得眼睛都亂了”,認為這種缺乏基本功的表演嚴重損害了變臉的藝術性和嚴肅性。

對於學習變臉的時間問題,彭登懷直言不諱:”膚淺的變臉學習幾天,甚至於幾個小時就能速學,但什麼基本功都沒有。”他強調,任何戲曲學習都必須從基本功開始,那些程式化的動作,如表現”天地日月夜,風雲雷雨雪”的不同身段,都需要長時間的刻苦練習才能真正掌握。

對於學習變臉的時間問題,彭登懷直言不諱:”膚淺的變臉學習幾天,甚至於幾個小時就能速學,但什麼基本功都沒有。”他強調,任何戲曲學習都必須從基本功開始,那些程式化的動作,如表現”天地日月夜,風雲雷雨雪”的不同身段,都需要長時間的刻苦練習才能真正掌握。

談到變臉技術的核心,彭登懷指出”變臉難,回臉難上加難”。但他同時認為,變臉並非張數越多越好,關鍵在於恰到好處,避免觀眾審美疲勞。在他自己的表演中,通常變化12張臉,包括8張變臉、1張本臉和3張回臉,這種精心設計的節奏感體現了藝術家的專業素養和對觀眾心理的把握。

彭登懷對變臉藝術的堅持,不僅是對一門傳統技藝的傳承,更是對藝術本真的堅守。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這種對藝術嚴肅性的捍衛顯得尤為珍貴。